
2020
04/09
毫无疑问,数据安全始终是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绕不开的重要话题。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颁布,《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正式执行,以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即将出台等,种种措施俨然已将数据安全置于极高位置。更为重要的是,日益频发的数据泄露、病毒事件也让企业的数据安全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压力。
特别是作为承载数据的关键基础平台,数据库一旦出现数据丢失或者纰漏,对企业的影响和打击无疑是致命的。因此,企业不但要对包括数据库在内的数据安全时刻保持“警钟长鸣”,同时更应该加强对数据备份工作的高度重视。
确实如此,企业一旦数据备份机制不完善,没做过完整的恢复验证,真正要恢复的时候一定会花大量的时间“找回”数据,不仅造成的宕机时间不可预料,企业的损失更无法估量。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做好数据库备份与恢复不仅是当务之急,更是防患于未然的必然选择。
背后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今天很多企业的数据库数据量都特别巨大,通常都是10TB甚至上百TB级别的数据库,这一类型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对任何企业而言都是挑战重重,也是备份管理团队日常工作中最大的痛点之一,主要表现在▼:
备份时间太长影响业务,海量或者特大型数据库恢复中的难点就在于数据量大,而数据量大了之后什么办法都难很快地完成备份,对于业务系统来说,备份的时间太长,从而影响业务,特别是对关键业务或核心业务而言变得不可接受。
灾难时恢复时间过长,也会带来严重后果,一旦企业发生灾难不能及时恢复业务系统,企业就可能面临巨大的损失,同时也会让整个IT的运维团队面临巨大的压力。
备份存储容量需求大造成成本上升,假设生产数据库是50TB,保留10份的拷贝,就需要500TB的存储容量,保留30份就需要1500TB存储容量,可见备份存储购买成本和使用成本都相当高。同时,数据量规模过大还会导致后期的恢复所需资源的大量增加,更会对整个恢复的成本造成很大的影响。
当然,也要看到,今天企业针对海量或者特大型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其实也正变得“常态化”,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很多企业往往都是采用传统的备份方法,这种方法通常采用三层架构,其备份路径是从生产存储先传输到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再传输到介质服务器,介质服务器再传输到备份存储,前后相当于搬动3次,让备份效率变得相当的低下。
不难看出,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如何确保企业实现业务的连续性,特别是针对海量或者特大型数据库做好备份与恢复工作已变得“刻不容缓”。那么,有没有更好的针对海量或特大型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的新方法呢?
对此,作为全球数据保护领域的领导者,戴尔易安信为企业级客户提供了三种创新的备份与恢复方法,其解决办法是:通过消重+压缩,并传输唯一数据的方式,不仅可以让运维团队大幅度地提升备份与恢复效率,也可以让运维团队真正做到备份与恢复工作的“事半功倍”。
具体的备份与恢复原理:在备份环节,用户可通过数据库服务器从生产存储读取数据,将数据进行消重压缩后,把数据直接传输到备份存储,不再经过介质服务器,这样传输的数据量就会大大减少,特别是对于海量或特大型数据库而言,甚至还可以采取直接从生产存储传输到备份存储,效率得以极大提高。
而恢复的环节是备份的“反向”操作,其实现原理也是一样的。相比传统的三层架构的方法,戴尔易安信提供的创新方法,不但效率更高,而且架构上更简单,这是因为它不再需要架设专门用来备份的网络,也无需大量的介质服务器来参与数据的传输。因此,它使得整个基础架构的成本会更低。
重要的是,在备份存储里面的数据都是经过消重压缩后的数据,用它来做数据的容灾更容易,需要的带宽也更低,未来恢复的成本也不再变成新的压力。
{{item.summary}}
{{item.summary}}
填写您的感兴趣的产品及个人信息,提交成功后会有专人与您沟通,为您提供专属底价。
请输入公司名称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
请输入邮箱
请选择
*验证码无效
恭喜您,秒杀成功!
后续工作人员会与您进行联系
抱歉,您没有抢到!
您还可以参与其他产品的秒杀活动哦
信息提交成功
感谢您参与我们本次的问卷调查活动
请补全您的身份信息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企业邮箱
请输入公司全称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企业邮箱
请输入公司全称
请输入企业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
订阅成功
我们将每月通过邮箱发送资料报告发给您
请输入手机号
请输入验证码
如果您对当前页面内容感兴趣,
可填写“项目咨询单”,
进行专业咨询及帮助。
* 点击确认按钮或关闭Cookie弹窗代表您已同意以上内容。
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输入您要写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