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09/14
众所周知,NAND闪存的发展历经了从SLC、MLC到TCL、QLC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都伴随着成本下降和容量及密度的上升,推动了闪存的进一步普及,但从性能和寿命角度,质疑也始终不绝于耳。
如今随着第二代QLC的上市,戴尔也正式引入了QLC SSD,这背后究竟有哪些“考量”?今天就来谈谈引入QLC的原因。
毫无疑问,数字化正在改变整个世界,而数字世界的底层支撑,在今天已演变成为数量庞大且不断产生、汇集、运算的非结构化数据。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数据已成为重要的新型生产要素,未来所有的场景都会以数据为驱动,而这些海量非结构化数据价值潜能的挖掘,则必须依赖强而有力的存储系统。
在此背景之下,全闪存储成为市场新的技术趋势。根据IDC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全闪存储实现26%的增长,占据19%的市场份额。其中,近36%的全闪存储产品需求来自金融行业,同时制造、医疗、能源行业也在逐渐增加对全闪存储产品的购买。尤其是随着NVMe技术发展和SSD存储介质价格的下降,更多的行业将会使用全闪存储产品来构建或升级数据中心。
也正因此,戴尔科技集团日前宣布专为非结构化数据而生的PowerScale率先引入QLC SSD,希望能够更好地助力行业客户解决海量非结构化数据所面临的实时分析等挑战。此举不仅能够进一步降低企业部署全闪存储的整体TCO成本,让全闪存储的落地和普及变得更加容易,由此释放海量非结构化数据潜能,从而加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背后的价值和意义无疑深远而重大。
引入QLC背后三重考量
事实上,作为数字经济中的新型生产要素,数据在过去几年时间里不但呈现出了爆发式的增长,其关键性更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位置。此前IDC也曾预测,到2025年产生的数据规模将达到180ZB,其中来自中国的数据有41ZB,而这一规模在2020年仅为全球64ZB、中国14ZB,而为了存储和处理这些随处产生的海量数据,存储介质的变革也就变得至关重要。
可以看到,目前SSD的存储密度和容量越来越大,同时NAND闪存也从之前的SLC、MLC逐渐转向TLC和QLC,其中QLC于2018年诞生,在三年前正式规模化商用以来,就受到了整个市场的高度关注。在戴尔科技集团大中华区存储产品经理岑广海看来,PowerScale在这个时间节点引入QLC,也主要是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量:
一、从市场的发展看,NAND 闪存历经了SLC、MLC、TLC和QLC四个阶段,而QLC是继TLC后3D NAND的第四代存储方式,也是当前最新一代的闪存技术。从原理上来说,QLC的每个单元可储存4个数据(4bit/cell),也就意味着与前三种闪存相比,QLC闪存可以在同等的die面积上,存储更多的数据,也就拥有了更高密度、更大容量、更低成本的优势和特点。
因此,在企业级存储市场中,QLC SSD的规模化量产会带来更低的价格和更高的性价比。使其更适用于AI计算、机器学习、实时分析等应用,从而进一步拓展全闪在更多要求时效的应用场景的广泛使用。Gartner此前的预测中也认为,到2024年,产能升级中大约有超过1/4将会源自QLC SSD。
提供卓越的性能和价值,以支持要求苛刻的文件工作负载。 H700 提供每机箱高达 960 TB 的容量。H700 包括线内压缩和重复数据消除功能
参考价格:咨询客服获取特惠价
{{item.summary}}
Gartner®《备份和恢复软件解决方案的关键功能》报告出炉,戴尔科技成绩优异
{{item.summary}}
Gartner®《备份和恢复软件解决方案的关键功能》报告出炉,戴尔科技成绩优异
填写您的感兴趣的产品及个人信息,提交成功后会有专人与您沟通,为您提供专属底价。
请输入公司名称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
请输入邮箱
请选择
*验证码无效
恭喜您,秒杀成功!
后续工作人员会与您进行联系
抱歉,您没有抢到!
您还可以参与其他产品的秒杀活动哦
信息提交成功
感谢您参与我们本次的问卷调查活动
感谢您的报名
返回首页请补全您的身份信息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企业邮箱
请输入公司全称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企业邮箱
请输入公司全称
请输入企业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
订阅成功
我们将每月通过邮箱发送资料报告发给您
请输入手机号
请输入验证码
如果您对当前页面内容感兴趣,
可填写“项目咨询单”,
进行专业咨询及帮助。
* 点击确认按钮或关闭Cookie弹窗代表您已同意以上内容。
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输入您要写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