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
08/15
近来经常有同事和客户提出一个问题:超融合VxRail和vSAN Ready Node有什么区别,好像vSAN Ready Node更便宜啊?要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先从第三方机构对这个领域的定义来分析。随着数据中心软硬件产品种类和品牌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厂商将各种产品组合打包来交付。
IDC将这个市场称为融合系统(Converged System),分为4个领域:
集成基础架构 Integrated Infrastructure (II)
认证参考系统 Certified Reference Systems (CR)
超融合系统 Hyperconverged Systems (HC)
集成平台 Integrated Platforms (IP)
Gartner将这个市场称为集成系统 (Integrated System),也分为4个领域:
集成基础架构系统 Integrated infrastructure systems (IISs)
集成参考架构 Integrated reference architectures (IRAs)
超融合集成系统 Hyperconverged integrated systems (HCISs)
集成堆栈系统 Integrated stack systems (ISSs)
两家机构的分类方式是类似的,四个领域是一一对应的。那么vSAN Ready Node属于第二类认证参考系统 Certified Reference Systems (CR) 或集成参考架构 Integrated reference architectures (IRAs) ;而VxRail属于第三类超融合系统 Hyperconverged Systems (HC) 或 超融合集成系统 Hyperconverged integrated systems (HCISs)。所以,两种其实属于不同类的产品,没有可比较性。
当然,想要实现有计算,有存储,有容灾,有保护,有云,软硬一体打包使用的“超融合”,可以有多种方法,总结下来可以分为三种:
完全DIY:自己选择服务器,配置CPU、内存、硬盘、网络,自己采购vSphere和vSAN,自己选择数据保护方案;
采用vSAN Ready Node: 采用经过VMWare认证体系的vSAN Ready Node服务器, 自行采购vSphere和vSAN,自己选择数据保护方案;
采用一体化VxRail:服务器和VMWare,数据保护和云解决方案都由统一厂家提供;
DIY方式我就不过多介绍了,各种软件定义存储包括vSAN,对服务器平台有严格的兼容性要求,具体到CPU型号,BIOS版本,主板固件,SSD盘型号,硬盘品牌,甚至到硬盘Firmware,除非你是VMWare QA部门员工,或者想免费帮VMWare做兼容性测试。企业级数据中心环境,就不要考虑这种方式了吧(已经有很多用户遇到过无数坑啦)。
vSAN Ready Node正是解决了上面讲到的兼容性问题,各个服务器厂家根据vSAN的要求定制了自己的服务器,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配置选择品牌和型号。这种产品方式的确可以帮助用户快速构建一套vSAN软件定义存储基础架构,因为其不包含现代化数据中心趋势必须的其他软件定义解决方案,成本的确会比VxRail要低。但如果将两种产品中所包含的解决方案取齐,并且计算长时间使用的整体TCO话,那么VxRail是要有明显趋势的。
第三方咨询架构Silverton Consulting专门针对VxRail和vSAN Ready Node (vSRN)的TCO做了一个对比报告。总体上看,在三年使用期限内,VxRail整体TCO要比vSRN低21%~30%。
报告中设定VxRail和利用vSAN Ready Node搭建(DIY)超融合,两种产品有同样的配置:Dual CPU, 256GB内存,2400GBSSD,2块3.8TB SSD,2x10GbE网络(相当于VxRail E系列配置)。然后设定了3种规模集群:
小型集群:起始4节点,每年增加1节点;
中型集群:起始8节点,每年增加1节点;
大型集群:起始16节点,每年增加2节点;
为了反应用户每年业务的增长,假设小型和中型集群每年增加1节点,大型集群每年增加2节点。所以三年后,小型集群和中型集群为7节点和11节点,大型集群为22节点。
用户需要购买等量的RP4VM和CloudArrary许可。同时,也将产品和PS服务的折扣考虑进来。
下面图展示了三年整体TCO比较,可以看出来每年VxRail HW Capex(蓝色)的确高于DIY Capex,但是VxRail包含了VMWare和其他软件,SW Capex为0,而DIY还需要单独购买其他软件有SW Capex(橘黄),而VxRail售后服务(灰色)Opex也要比DIY单独购买服务要低。所以DIY三年整体TCO还是要高出很多。
而下面这张图展示了第一年VxRail和DIY Capex的细节,分为:
服务器硬件费用
服务器3年维保
服务器安装服务
vSAN License费用
附加软件费用
vSAN3年维保
附件软件3年维保
vSAN安装服务
其中的价格比对经过了网上询价和销售折扣的严格考量。
下面这个图表展示了3年TCO中Opex的细节,分为:
3yrs HW service request (SR),
3yrs SW SR,
3yrs install/upgrade SR,
3yrs HW/SW install/upgrade SR
3yrs day to day monitor and admin
人工费用是从Google查询出 USA IT admin average salary,然后根据Small, Medium, Large不同规模30%递增cost,因为越大规模集群的维护要求的admin素质就越高。另外,还设定了故障发生的频率和范围。
说到这里,一算TCO有的朋友可能会提出疑问,我们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人工费用和美国没有类比性。我想说随着经济发展以及国内地产的效应,我们的人工费用已经不低了,君不见各大制造行业纷纷在东南亚重建新厂房,哪怕舍弃原有中国厂房,因为考虑人工成本新建厂房也要划算的多。
由于VxRail是由统一厂家服务,而DIY则是需要不同的厂家。所以设定DIY解决问题的时间是VxRail的1.75倍。
软硬件升级中,VxRail可以通过Manager一键自动化完成;而对于DIY则需要admin首先验证兼容性,然后手工去完成。所以设定DIY时间是VxRail Manager的两倍。
经过了比较详细的论证得出结论是,DIY by vSAN Ready Node和VxRail三年整体TCO相比:
小规模集群DIY高于VxRail 26.3%
中规模集群DIY高于VxRail 34.3%
大规模集群DIY高于VxRail 42.0%
可以看出集群越大,越可以体现出统一超融合解决方案的优势。
当然,vSAN Ready Node也是一种很好的产品形式,三种实现“超融合”的方式各有适合的使用场景:
完全DIY,我认为适合就想研究出vSAN底层如何实现,想把VMWare KB翻个遍的个人发烧友,企业用户可没有这么多时间。
vSAN Ready Node适合想快速搭建一套虚拟化和vSAN平台,不需要考虑数据保护容灾,不需要数据双活,不需要考虑以后扩展升级,不需要考虑售后统一服务,不需要考虑规模扩大后向IaaS/PaaS发展的场景。比如下个礼拜,需要马上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投放1万辆共享单车抢占市场。
超融合VxRail则适合首先想利用超融合快速完成基础架构的搭建,同时还需要对数据中心未来发展有深入考量的用户。
本文作者是“德克萨斯的牛仔”,他已经在EMC公众号里多次出现,相信各位EMC粉丝应该都不陌生了吧。作为EMC技术部的员工,他对技术方面的了解可比小编厉害多啦,大家若是对技术感兴趣,不要错过他的公众号哟~
{{item.summary}}
{{item.summary}}
填写您的感兴趣的产品及个人信息,提交成功后会有专人与您沟通,为您提供专属底价。
请输入公司名称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
请输入邮箱
请选择
*验证码无效
恭喜您,秒杀成功!
后续工作人员会与您进行联系
抱歉,您没有抢到!
您还可以参与其他产品的秒杀活动哦
信息提交成功
感谢您参与我们本次的问卷调查活动
请补全您的身份信息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企业邮箱
请输入公司全称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企业邮箱
请输入公司全称
请输入企业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
订阅成功
我们将每月通过邮箱发送资料报告发给您
请输入手机号
请输入验证码
如果您对当前页面内容感兴趣,
可填写“项目咨询单”,
进行专业咨询及帮助。
* 点击确认按钮或关闭Cookie弹窗代表您已同意以上内容。
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输入您要写的评论